惟新为要,创新铸魂 济宁高新区科技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气

更新时间:2023-04-12 10:59:19 来源:changfangwang.com 作者:厂房网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围绕“231”产业集群、“七网”建设,立足“向高向新”发展理念,以“济宁创新谷”为依托打造“高能级创新生态集成服务”模式,全力构建“人才+项目+产业”的创新创业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的科创动能。

走进位于济宁高新区的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内一辆《流浪地球2》同款灯车被摆放在显眼位置,“我们这款灯车不仅是电影的道具,更是拍摄的照明灯具,银幕内外都有咱们济宁制造的身影。” 萨奥机械总经理韩广非颇为自豪,为支持“老乡”郭帆的电影,萨奥机械先后提供了移动照明灯车、小型挖掘机等价值百万的设备。

被《流浪地球2》剧组看中,源自于萨奥出色的产品力。在电影出圈之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家专注于中小型路面工程机械的企业已是行业内“小巨人”,拥有20多项行业领先专利技术,产品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济宁高新区这片产业发展热土上,还有很多像萨奥机械一样的企业深耕主业、创新铸魂,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巨头转身

基础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前不久,总投资3.5亿元的山推股份国四产品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各种高端、智能化工艺装备150台套,标志着企业在向高端产品挺进的征程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巨头转身的动能,来自于强劲的科研支撑。由智慧工程大数据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智慧施工试验场、专家学术交流中心等“模块”组成的山推智慧施工研究院,让企业研发力量握指成拳,自主开发的盘古、轩辕、昆仑三大智慧施工平台和辅助施工、遥控施工、无人施工和智慧施工四大系列产品的推出,为客户提供从主机供应到施工服务一体化智慧施工解决方案,正潜移默化改变着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无独有偶,作为济宁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的健康医疗领域,也正经历着一场“智能化”的深刻变革。

在山东鲁抗医药,通过对生产车间、质检、研发、物流中心等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了生产的全过程控制,达到了“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的管理目标,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营业收入分别提高了45.77%和60.92%。老产业勃发新生机,看得见的是生产效能、产品性能快速提高,看不见的是其间穿梭的庞大信息流。依托以新一代通讯技术为先导的“互联网+”应用平台体系,济宁高新区正将区域内生产力联通为柔性生产、智能制造的整合体。

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名单,济宁高新区申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基地企业数字化升级项目,位居全国第7名,全省第1名。依托山推股份等龙头企业构建“1+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济宁高新区坚持发挥龙头骨干智能制造能力,基地光纤覆盖率达到100%,5G网络实现全区大范围覆盖,骨干网络完成5G应用,工业专用5G网络已在重点区域、企业、行业开展使用,基地及企业重点区域已铺设NB-IoT等低功耗网络,各项数据均位居全市前列。

上天入地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走进位于济宁高新区的山东顶峰航空科技生产厂区,一架架具备垂直起降、大航程、高航时特性的航空器让人眼花缭乱。这家国内垂直起降无人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拥有全球专利300余件,拥有国内首台起飞重量达到600公斤的无人机、国内首台固定翼无人驾驶垂直起降飞行进行岛链物流等多项先进技术,而吸引这家企业落地的,除了济宁高新区雄厚的装备制造基础,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得知我们缺乏高素质产业工人,高新区立即联系了驻地技术院校,几天之内就给我们解决了50多人的用工缺口。”山东顶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龙翼航空董事长王悦来说。

无人机翱翔天际,而在地层深处,来自济宁高新区的创新型产品正在为我国的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地层深处,以高温高湿为特征的“井下热害”正威胁着采矿工人的安全。而来自济宁高新区的一体化散冷装置就像是一台台小空调,将井下湿热降低到舒适环境。体积小、出风量大、制冷效果好,通过冷媒实现散冷风扇的自驱动,不用电更安全,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科技成果函审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生产液压管件转型到矿用设备,济宁江泰液压总经理江继营深切感受到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带来的支撑作用:“无论是在企业注册、审批还是政策、资金扶持方面得都到了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转型升级之路。”

为企业发展构建服务体系、搭建政策“暖棚”,近年来,济宁高新区通过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立了“企明星”和“跑小青”帮办代办团队,打造出政务服务“3456”新模式,成立“青·帮办代办”中心和街道园区企业服务工作站,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区、街、园三级联动、保姆式精准化服务,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100%,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创新引领打造区域科创“强磁区”

一次校企联合,解决了企业生产10多项难题,主力产品之一的PLA发泡材料性能显著提高,让山东通佳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直呼来了场“及时雨”;对于挂职企业“科技副总”的济宁技师学院教师薛贯鲁来说,不仅让科研理论在生产一线得到检验,还开设了三个通佳机械冠名订单班,让学生们“毕业就上岗”。

校企联合、助企攀登,通佳机械的“进阶”故事是济宁高新区近年来咬定科技强区、人才强区目标,紧盯人才服务环节,“强磁”吸引高新技术人才落户、安家,为企业全方位提供人才要素保障,助力企业不断攀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持续放大济宁创新谷辐射带动效应,聚力打造“济宁科学城”。2022年,与市产研院共建中科科创园,引进合作大院大所5家,中科智能科技获批全市唯一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居全市第一,2家企业获省专利奖一等奖、三等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5家。获批国家级人才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入选齐鲁首席技师、省技术技能大师3人,申报省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53人次,新增外国高端人才及专业人才30人,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要素支撑。